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缔造者李书福的传奇故事
早在2007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位个子不高却十分执着的男人向世界宣布:“我们要让吉利车走遍世界各国,而非让世界各国的车走遍中国。”这个人就是李书福。潜行三年后,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了李书福当年豪言壮语的最佳佐证。
李书福,这位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缔造者,和他的吉利汽车向来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他的种种豪言壮语和惊世骇俗的言论,委实把媒体的神经刺激了一番。对向来低调、中庸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李书福算是一个另类。他的张狂,他的偏执常常会引来外界的批评和诟病。但正是因为这种对产业追求的张狂和偏执,也才能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把他希望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振兴中国自主品牌的救赎情结表现出来。
一个人只有敢想敢做才能生存,这是一句在任何一个有着激烈竞争的商品市场上都普适的至理名言。而在很多行业几乎被西方引进技术、品牌、资本所充斥的中国市场中,国产品牌生存空间逼仄艰险。而那些有着浓厚的救赎情结的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们,只能不畏艰险地继续抗争、奋斗,一点一滴地打出自己的江山。李书福与许多创业英雄一样,早就怀着宏伟的创业冲动,希望在某个领域中大展拳脚成为值得学习的榜样。一路商机网跟大家一起分享创奇人物李书福的创业故事。
1984年,时年21岁的李书福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专替一些大型冰箱厂加工小配件的作坊式小厂。1986年,胸怀大志的李书福开始逐渐向下游产业渗透。他成立了北极花电冰箱厂,开始制造成品冰箱。当时正处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时期,冰箱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在很多市场上,北极花冰箱纷纷脱销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这帮助李书福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接下来摩托车项目的成功增强了他的实力。与此同时,李书福也把梦想进行了拓宽,他打算在汽车领域有所作为。但李书福的梦想不仅是要造车,还要造“人人都买得起的轿车”。在李书福心中同样埋藏了一颗救赎中国产业的爱国心,他所憧憬的正是在完全由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完全垄断的汽车领域中,标上中国的记号。
自1997年李书福正式进入汽车领域后,尽管政府很少支持他的事业,在金融和财税方面也没有像合资企业一样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并且还有来自同行的“奚落”、“嘲笑”甚至“打压”,但这些并没有使李书福在困难面前低头,他以勇敢的挑战者的姿态执着前进。1998年底,当第一辆两厢“吉利豪情”车下线,李书福便为这一系列车标出了4.79万元的市场定价,使其成为中国当时最便宜的“电喷车”,这位“救赎者”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李书福自主创业一开始,就以一种救赎式的情结在推动吉利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发展,不仅成功挑战了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垄断,还用实力证明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同样可以获得出色的发展业绩。之所以吉利能快速发展,不仅是因为中国整体汽车需求量在爆炸性增长,更主要的还是巾于李书福独到的市场战略:先做好低端市场,再打进中高级轿车市场;先做好做大国内市场,再进入国际市场,迅速积累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加大投入。最终,吉利逐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并实现领先的出口量,成功实现让中国的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目标。
李书福这个偏执的救赎者获得了成功,表现了他敢于突破自我的中国企业家的形象,这些正是在他敢想敢做的勇气推动下的结果。在此之前,没有人相信中国企业能造出能上路跑的轿车,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上路也就成了中国企业家救赎情结的最完美体现。
敢想敢做是年轻创业者们必备的法宝,正如李书福所说:事在人为。只要有目标并为之付诸实践,就会有奇迹发生。李书福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我们要让吉利车走遍世界各国,而非让世界各国的车走遍中国”
李书福的价值不是赚了多少钱,让“中国车”走向世界才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中国汽车制造业会记下他浓浓的一笔,呼吁所有人都支持国货,看看钓鱼岛,最起码做到不买日货。 爱上猫咪 发表于 2013-6-15 21: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李书福的价值不是赚了多少钱,让“中国车”走向世界才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中国汽车制造业会记下他浓浓的一 ...
谢谢关注,你说的很对,中国不缺赚钱的商人,但让“中国车”走向世界的,李书福的确算上一号。说他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英雄也不为过。
页:
[1]